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緬懷革命先mSATA烈。 新華社發
  相關草案已提請審議 國慶usb節前一天開展紀念活動能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情懷
  9月30日:是人竹北買房子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日
  據新華社電 租屋(記者黃小希)2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次會議審議的《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提出,將9月30日確定為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25日就決定草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時指出,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建議設立烈士紀念日的呼聲越來越高。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決定,以法律形式設立烈士紀念日,對於培養公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買房子聚力,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李立國介紹說,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既能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又能與黨和國家領導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烈士紀念活動相銜接,因此草案將9月30日確定為烈士紀念日。
  不知烈士名但覺園清幽
  文/記者譚秋明
  “爸爸,誰是烈士呀?怎樣才能當烈士啊?”為人爸媽,遇到這個問題,大喊頭疼。事實上,不少市民認為,和平年代,經濟發達,我們紀念烈士的方式顯得單一、刻板,年長者牢牢記住了革命年代的烈士,卻不認識新時期的烈士,而年輕一輩對烈士事跡更是知之甚少。
  記者觀察發現,廣州在清明期間,紀念烈士的活動最為多樣和頻繁。全市將在各烈士陵園舉行大型公祭活動。大、中、小學組織學生前往烈士墓進行掃祭,藉此時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重溫烈士事跡是主要方式之一。
  廣州的烈士陵園一般設有紀念館、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日常向市民開放。但是,游客並不多。“雖然有講解,還有很多陳列品,感覺離我們還是很遙遠。”高中生梁敏莉稱,學校曾組織學生前去參觀,但是師生們都興緻不高。
  平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等,是市民游覽的熱門選擇,尤其是早上不少健身團體聚集在這裡開展活動。
  昨日,記者在幾處陵園展開路訪,發現市民對陵園為紀念什麼歷史事件而建?當中長眠哪些烈士?多數市民搖頭擺手,表示自己知道的並不多,只是更看重這裡的環境清幽,空間開闊。
  父母不識烈士如何教孩子
  今年清明節,黃先生被剛上小學的兒子“誰是烈士呀”的問題難住了。原來兒子所在的學校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祭,要求孩子先瞭解烈士事跡。事實上,不少家長都曾經遇到怎樣跟孩子解釋烈士這個難題。
  “我讀小學時,記得有一兩篇課文,寫的是董存瑞、劉胡蘭。中學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應該也是寫烈士。”黃先生稱,對於戰爭年代的烈士,知之不詳,至於和平年代的烈士,知之更少。
  黃先生的說法,代表了不少已為人父母的“70後”“80後”的觀點,不少人還表示,“因為知道得不多,關註得少,即使孩子問到(烈士問題)也會繞開”。
  “認識烈士,還是要先重溫歷史吧!現在的人,喜歡穿越劇,不是穿越到古代就是去了未來,對現當代史瞭解太少。”公務員韓先生是一個16歲男孩的父親,他的說法,得到不少家長的認同。最近,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熱播,韓先生每晚和孩子一起“煲劇”,“這出電視劇它能吸引年輕人,我覺得,這樣的影視作品應該多點才好。”
  廣州共有29300多名烈士
  不少年輕父母期待,烈士紀念日有一些親子互動的活動,“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陵園植樹,聽了不少烈士故事,記憶很深刻。”李女士表示,如今紀念烈士的活動,譬如清明節的集體掃祭,多是由學校組織的,孩子認為只是一個形式,並沒有深刻理解掃祭的意義。
  “能不能用小朋友喜歡的形式去宣傳烈士事跡呢?”駱先生是一家文創公司的業務員,他覺得,一些歷史書或者是烈士事跡介紹,陳述較為刻板沉悶,難以提起小朋友和年輕人閱讀興趣,“假如換成動畫片、3D電影,估計不用多推介,他們也會關註。”
  據統計,廣州市有烈士共計29300多名。新中國成立後,廣州有烈士930名。
  行訴法:“民告官” 行政首長應訴
  本報訊(記者謝綺珊)昨天,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本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審議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長期以來,“民告官”存在“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因此此次修法備受關註。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正是重在解決行政訴訟中的上述問題,立足於把行政訴訟法修改得管用、好用,有利於實質性解決行政爭議,在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昨天,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行政訴訟法實施至今已經有24年的歷史,從未修改過,但是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法律適用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證人民法院能夠有效地審理各類行政爭議案件,所以全國人大決定修改行政訴訟法。
  馬懷德表示,一審對其中條文提出修改意見,之後公開征求意見。去年12月開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在中國人大網上公開征求意見,收到了5000多條意見。此次二審一方面是為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讓修正案更加符合老百姓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目前訴訟實踐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既有利於法律本身的完善,更是有利於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行政訴權,有利於有效地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當然有些問題不是出自法律條文本身,解決起來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解決。”
  亮點一:
  紅頭文件納入行訴範圍
  草案中,把“具體行政行為”改為“行政行為”。對於這個貌似僅為文字的修改,專家指出,實際上具有實質意義。“原來總是糾結於被訴行為是否是具體行政行為,很多法院為了不受理就說這不是具體行政行為。現在改為行政行為之後,實際上是把學理上的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之間的模糊地帶取消了,也就更為明確,也即只要是行政行為就可訴。”
  馬懷德表示,把“具體”兩字取掉,意味著除了具體行政行為之外,其他的抽象行政行為也可成為原告起訴的對象,這就意味著所有規章之下的紅頭文件被納入了行政訴訟的範圍,一方面拓寬了法院監督行政機關的範圍,另一方面更好地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因為紅頭文件侵害原告合法權益的現象在實踐中還是比較普遍的,而且比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的範圍更廣,穿了一身合法的外衣,讓人摸不透、搞不清其正當合法性。很多地方發生了紅頭文件侵害原告合法權益,並且大面積地普遍侵害的現象,通過這次修法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亮點二:
  增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
  同時,草案中增加了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的制度,如果行政首長不能出庭,也可以委托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據分析,行政訴訟是“民告官”,但是實踐中告官不見官的情形很普遍,有些行政機關聘請律師出庭,甚至工作人員都不出現。這對解決爭議不利,而且律師對情況可能瞭解不多,有些問題律師也無法拍板。對此,有些地方先後進行了探索,江蘇、浙江、吉林等地出台文件,要求負責人出庭應訴,取得很好效果。
  馬懷德表示,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在很多地方已探索多年,也已日臻成熟,雖然國外沒有這樣的做法,但是在中國當下,尤其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有必要反映在我們的修法當中。因為從實踐看,還是有很大的好處,使得行政機關的領導更加重視行政訴訟制度,更加重視規範自身的行政行為,也有利於教育本機關內的工作人員。
  專家指出,行政訴訟遇到的困難,很多情況下是行政機關觀念的一種反映。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有利於轉變觀念,有利於提高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水平,更有利於爭議的解決。
  亮點三:
  “明顯不當”可撤銷判決
  根據草案,在撤銷判決的理由中增加了一項“明顯不當”情形。專家認為,之所以增加此項,是由於現行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合法性審查,而實踐中對一些合法但是不合理的行政行為,法院則不能撤銷,也就無法解決爭議。從國外的做法來看,行政訴訟中對合理性的問題也進行審查。另外,此次還把民事與行政交叉案件一併審查的情形作了進一步明確規定,也是為了實質性地解決行政爭議。
  馬懷德表示,在原有的合法性審查原則之外,適當地擴大了審查範圍,這對於糾正行政機關明顯不當的行為,防止行政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
  亮點四:
  讓“民告官”更方便
  據悉,此次修法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以前立法目的有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有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但是在實踐中,行政訴訟程序空轉的問題表現較為突出,很多老百姓去打官司,法院也處理了,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馬懷德指出,這次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這樣的表述,有利於推動行政訴訟實質解決糾紛。“行政訴訟的目的不僅僅是保護公民權益,監督行政機關,更多的還是要定分止爭,在根本上解決發生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衝突和爭議,所以把解決行政爭議列為行政訴訟的重要目的之一。保證訴權,讓‘民告官’更方便、更容易,渠道更通暢,獲得救濟也更有時效。”
  現行行政訴訟法規定不得調解,草案一審過程中增加了可以調解的兩個內容:行政賠償和行政補償。此次在征求意見之後,擴大了調解的範圍,增加了“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也是可以調解的”。馬懷德指出,擴大行政訴訟中法院調解的範圍,也是更好地保障原告的訴訟權利,妥善地解決行政糾紛。
  此外,現行行政訴訟法規定起訴期限為三個月,鑒於實踐中要求延長起訴期限的意見很集中,這次在草案中把三個月延長為六個月。在延長的同時,還規定了最長期限,如果涉及不動產,最長不能超過20年,其他的最長不能超過5年,使起訴期限制度更加具體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此次把一審期限由三個月延長為六個月,二審期限由兩個月延長到三個月。
  各國重大紀念日簡況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
  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紀念的節日,悼念在各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官兵。時間原為5月30日,1971年以後,為保證聯邦雇員都能享有這一休息日,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全國悼念時間於華盛頓時間下午3時開始。每逢紀念日,美國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成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
  英聯邦:榮軍紀念日
  “榮軍紀念日”也叫“停戰日”,主要是英聯邦國家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以後其他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的節日,在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國家盛行。該節日定為每年的11月11日,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後,於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簽署標志著戰爭結束的停戰協議。
  每年,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都會舉辦國家紀念儀式。英國女王會第一個在紀念碑前放置花圈。人們也會在紀念碑前放置小小的帶有罌粟花的木頭十字架,不少人都在胸前戴一朵紅罌粟花,用來紀念戰爭中逝去的親人。一戰的馬恩河戰役中,英軍傷亡慘重,而馬恩河畔開滿罌粟花,該花後來成為英國紀念陣亡將士的代表性標識。
  俄羅斯:戰勝法西斯紀念日
  前蘇聯根據德國法西斯投降的日期將5月9日定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每年這一天,在俄羅斯許多城市的衛國戰爭紀念碑“祖國-母親”和無名戰士墓前,敬獻鮮花的人絡繹不絕。大批軍人、衛國戰爭老兵和民眾也在城市廣場和公園舉行集會。人們通過多種形式悼念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同胞,紀念這一偉大的日子。
  1995年4月19日,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了永久紀念勝利日的法令。法令規定5月9日為全民性節日,全國放假一天。每年這一天,俄羅斯都要舉行閱兵式,鳴放禮炮,併在莫斯科的無名戰士墓長明火旁設立固定哨位。
  法國:停戰紀念日
  法國的停戰紀念日定於每年的11月11日,本來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的節日。這一天由總統或總理親自向軍中有功官兵以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幸存的英雄們頒發獎章,以表彰他們的功勛。授勛儀式結束以後,還有一項固定的節日內容:由總統或總理設宴舉行各種招待會。
  2012年2月20日,法國議會投票通過議案,決定將每年11月11日的一戰停戰紀念日重新定義為“紀念所有逝去的法國人”紀念日,而不單單紀念一戰中遇難的法國人。
  (記者曹曉陽整理)
  怎樣算烈士?
  (1)在依法查處違法犯罪行為、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執行反恐怖任務和處置突發事件中犧牲的;
  (2)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犧牲的;
  (3)在執行外交任務或者國家派遣的對外援助、維持國際和平任務中犧牲的;
  (4)在執行武器裝備科研試驗任務中犧牲的;
  (5)其他犧牲情節特別突出,堪為楷模的。
  廣州烈士類型
  1.搶救公共財產犧牲
  代表:向秀麗
  2.公共事件犧牲
  代表:非典四烈士,鄧練賢、範信德、葉欣(女)、陳洪光
  3.處警執勤犧牲
  代表:陳世豪
  4.捨身救人犧牲
  代表:鄭益龍  (原標題:9月30日:烈士紀念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w48kwefh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